“绿城清风杯”全国廉政小小说大赛征集作品赏析——《红路标》
来源:郑州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2017-07-12 11:48

天河决口,大雨如瀑。
  
  时已仲夏,老天真是发疯了,一连数日不见火辣辣的太阳,雨倒是下得不依不饶。湘江涨潮,城中犯涝,纵横如织的马路上,因下水道排泄不畅,变成了一条条溪河,大车、小车成了慢慢移动的舟船。
  
  这条马路叫康庄路,一尺余深的水哗哗地流淌。马路中间或马路边沿处,隔一段就站着一个红衬衫上套着透明塑料雨衣的老人。猩红色的衬衫,如一团火,闪烁在雨幕里,很醒目。他们口里含着一个铁哨子,嘟嘟地吹得清脆有力。手上握着一面小红旗,指挥车辆缓行、绕行或停住。红旗上印着几个金字:“老年义务引路人”。他们站立在一个个下水道的井盖旁边,那些井盖有的裂缝了,有的残破了,有的干脆没有,水流经过时,或变成漩涡,或撞击出浪花。
  
  从早晨七点到现在,六十五岁的路引平和他的老伙伴们,在冰凉的水里,站了两个小时。
  
  路引平站在马路正中间,雨密水雾稠,若是司机不小心,灾祸说来就来了。他脚边的井盖已经只有半边了,流水哗哗,响得气喘吁吁。
  
  当车辆稀少时,不远处有人喊:“老路,你的腿有老伤,上行人道来歇一歇!”
  
  路引平说:“不碍事!若是车轮子陷住,交通就乱了。”
  
  “什么井盖?劣品!”
  
  路引平大声说:“你自个儿小心,别脚一滑,掉到坑里去了。”
  
  “不会的,我在井口搁了一块废水泥板。”
  
  退休前,路引平是本市一家铸造厂的高级技师,风风火火度年华。退休后,闲得骨头发酸,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去了国外,老俩口成了“留守老年”。当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老人,在一年前发起成立“老年义务领路人”的义工组织,协助管理康庄路的交通秩序,重点是引领上学、放学的小学生们安全横过马路,路引平高高兴兴地报了名。他喜欢这份不拿任何报酬的工作,这些小学生和他的孙子差不多大,当他牵着他们的手过马路时,就会想起“含饴弄孙”这个成语,心里真的盈了一汪蜜水。
  
  “小朋友,读书辛苦吗?”
  
  “不辛苦。爷爷才辛苦。”
  
  “爷爷怕汽车撞了小朋友哩。”
  
  “有爷爷领路,汽车让着我们。”
  
  也许是职业习惯,路引平在巡路时,会下意识地注意那些下水道的铸铁井盖,他惊诧怎么会破损得这么快、换得这么勤?再看破裂的断口,不但结构松软,还带着许多杂质,一看就是“山寨版”,不是正经厂家生产的!马路上的井盖,得是上等质量,否则会导致车毁人亡。天气平和时,似乎无甚大碍,这几天持续下雨,水漫路面,便危机四伏。路引平建议大伙日夜轮流值班,守护在井盖旁以防不测,同时给市政府写了封求救信,呼吁尽快解决井盖问题。
  
  天上又响了一个炸雷,雨似乎憋着劲,下得天昏地暗,马路上水流得更急了。
  
  路引平忽然发现一个举着伞的中年人,裤管卷得得高的,赤着脚,朝着他走过来。路引平急促地吹响哨子,用小红旗凌空向下一挥,命令这个人停止前进。中年人带着微笑,依旧前行,并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表示有话要和他说。
  
  中年人走到路引平的身边,把伞的一半移过来,亲切地说:“我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不顾年高,站在水里疏导交通,这是真正的红路标。你是路引平先生吧?”
  
  “是。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刚才问过路边的老人,也看过你写给市政府的信。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愧对老百姓。你们站在马路上,多危险,让人担心啊。”
  
  “不站不行呵,全是些劣质井盖,车轮陷进去,车会侧翻;人掉进去,活的希望渺茫,我们得让车和人绕过井盖。”
  
  “从这一刻起,我来当义工好不好?你先到行人道上休息一下。”
  
  “不行。你得先写申请书,经批准才能当上义工。谢谢你了。”
  
  “那就让我和你并排站着,先实习,行吗?”
  
  “好。”
  
  一个小时过去了。中年人的衣服,变得湿淋淋的。
  
  忽然一辆小车开过来,一个年轻人推开车门伸出头,说:“管市长,你该去主持全市的抗洪救灾会议了,请上车。”
  
  路引平一愣,报纸上说新来的市长姓管,想不到就是他。
  
  “管市长,让你受累了。”
  
  “我才站一个小时,不累,但深受教育。路先生,你放心,我保证井盖的事会一查到底,大路朝天,必须堵死这些漏洞。有些人利欲熏心,以高价购买劣品收受贿赂,必须严惩。再见,我还会来的!”
  

  路引平点点头。待管市长上车后,他响亮地吹出长长的哨音,然后将小红旗平举,再向前使劲一挥。旗语是:请前行!祝一路平安!(聂鑫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