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中饱含对于青年干部的殷切希望。“树苗好栽成材难”,年轻干部的成长往往要走很长一段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锚定正确的道路方向、磨砺高超的业务本领、锤炼优秀的作风品德,一路上需要组织的大力关怀,需要领导的谆谆教诲,需要前辈的悉心指教,更需要自己的勤奋付出,每个环节都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倘若失之毫厘,结果可能会差之千里。
在政治成长中筑牢理想根基。一个政党有了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纪检干部是打铁的人,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环境,理想信念必须比钢铁还坚硬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圆满完成组织上交办的各项任务。衡量我们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要看是否对党绝对忠诚,要看在关键时刻能否冲上去、扛得住、拿下来,用强有力的行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比如近期在办理一起案件过程中,由于其违纪违法问题涉及事项多、持续时间长,需要谈话、询问的涉案人员多达上百人,近4个月我和部门其他同志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任何一个问题不查透不放过,任何一笔受贿款不问清楚不收兵。有时候一次行受贿可能只有几万元,遇到顽固的谈话对象也许谈了一天都不愿意承认,此时如果我们的思想上松一寸,不敢迎难而上,整个案件的调查结果可能就会出现偏差,被调查对象也许就会蒙混过关,不仅案件事实无法得到还原,纪法尊严也会大打折扣,到头来损害的是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伟大事业。作为年轻干部,工作中遇到挫折不可怕,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摒弃个人的荣辱得失,就能够经受住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最终真正做到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在考验中不断增亮自己的政治底色。
在工作成长中打牢作风基础。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年轻干部要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俯下身子勤勉肯干,不断打牢作风基础,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实践中,一些所谓的职场“潜规则”时不时混淆是非、乱人心智,遇到困难绕着走,工作拈轻怕重、拒绝担责;对待复杂问题求稳在先、干事在后,只要有风险就避而远之、明哲保身。对这样的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年轻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我们要用强有力的行动戳破谎言,同歪风邪气斗争到底。比如我曾经办理的一起案件,反映人因为诉讼失利怀疑有领导从中干预说情,几次三番进行举报,甚至扬言谁不替她说话就是包庇纵容,会一直告到底。面对情绪激动的举报人,如果将调查结果简单反馈,或者打太极、踢皮球,不敢直面矛盾,不仅无法得到理解,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到头来引火烧身。为了得到群众的真正理解,反馈时我与举报人深入畅谈了3个小时,一方面化解她的对立情绪,将调查结果和相关证据向她一一说明,一方面用自己曾经在法院的工作经历为他深入分析判决结果,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在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下,举报人终于明白了我们的一番苦心,在反馈意见书上签字表示满意。
在人格成长中守牢底线原则。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作为审查调查室的一名纪检干部,我们亲眼目睹许多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起初都是在小事小节上失守。一顿饭看似简简单单,但免不了包含你来我往、人情世故;一杯酒看似普普通通,但免不了阿谀奉承、相互吹捧。小事小节上不愿意约束自己,遇到大的考验难免会迷失方向、丧失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纪检干部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我们不代表个人,而是时刻代表着党的形象。为了不辜负这份荣誉和期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用更加坚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检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更高的标准带头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时刻高举手中利剑,锲而不舍地同腐败斗争到底,真正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铁军卫士。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是一句口号,是数千万青年干部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当下郑州正在大力建设青年之城,塑造活力之都,我们要在党的号召和引领下,乘风破浪、蓄势而为,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涵养清风正气,不断贡献充满着青春气息的清廉正能量。(市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 陈若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