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巡”开辟群众参与巡察新渠道
来源:郑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4-03-01 15:13:03
字体大小:【
分享

近期,郑州市委巡察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巡视办关于巡视巡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巡察”优势,研发了“郑在巡”巡察信息系统。开通“郑在巡”,民情民意收集沟通更加便捷,助力全市巡察工作高效开展,自2023年7月份开通运行以来,共填写调查问卷10万余份,接受群众访问5.4万余次,收集反映问题1874条。

一“码”集民意

为了将“有问题向巡察组反映”落到实处,“郑在巡”既要解决渠道的问题,又要解决信任的问题。打消群众顾虑。群众使用微信、支付宝扫一扫“郑在巡”,无需注册个人信息,即可把问题、诉求和证据材料等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对应巡察组,实现巡察监督“一键直达”。操作简单便捷。“郑在巡”提供了网络举报、值班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匿名邮箱、电子邮件和邮政信箱6种举报方式,并提前在数据库录入各类巡察基础信息。巡察期间,群众选择被反映对象后,系统根据被反映人员单位,自动链接至对应巡察组后台,操作步骤简单快捷。坚持保密为先。反映人可自主选择实名或匿名反映问题,选择实名反映的,巡察组可以与反映人取得联系,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情况;选择匿名反映的,系统不收集反映人的相关信息和手机IP。这种线上直达的反映问题方式兼顾私密性和效率性,有效破解基层熟人社会干扰,既打消了干部群众心理上的顾虑,又有效缩短了“面对面”信访的各环节时间,提高了巡察组工作效率和群众的参与度,经过5个月的运行,“郑在巡”收集的群众反映问题占巡察组收集问题总数的48%,实名率达52%,收到问题数量大幅增加,群众实名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一“码”知民情

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广,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确保系统宣传到位、推广到位、应用到位。高频率培训。巡察动员会上,把“郑在巡”作为巡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进行推广。巡察开始前,对全市巡察干部开展“郑在巡”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录制教学视频。截至目前,已组织专门培训5次489人次。面对面宣传。系统对每一个巡察组、每一个区县(市)定制巡察“电子名片”,巡察组走村串户,面对面宣传巡察工作,点对点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只需拿出手机扫描该组“电子名片”,就能将反映问题“一键直达”该巡察组,即可实现提交问题“零时差”、沟通交流“零距离”。多渠道推广。郑州市委巡察办对巡察公告进行改进,将“郑在巡”固定在巡察公告版面,在109个被巡察单位张贴公示。印发《群众操作指引》,撰写新闻稿,在郑好办APP、社区群、新闻媒体等多个平台同步发布。截至目前,共通过各类渠道广泛宣传“郑在巡”30余次,点击率共达12万余次。

一“码”舒民心

“郑在巡”只是手段,密切联系群众、推动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完善规章制度。向全市印发《郑州市纪检监察大数据平台“码上巡察”管理子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操作手册,对市委巡察办各部门和区县(市)巡察办的职能分工、信息安全和权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划分、归责到人。分类授权管理。在一个巡察周期内,分类分级授权问题反映人、市级管理员、县区级管理员、各巡察组四类角色不同权限,制定线上问题反映和处置流程图,规范问题反映、受理、办理、查询等操作流程。非巡察期间,系统自行引导群众至有关职能部门反映问题。实时推动解决。各巡察组通过系统后台,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析,对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简单明了、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督促其立即整改。例如,巡察城发集团期间,群众通过“郑在巡”反映部分道路下雨天排水不畅、积水严重等问题,巡察组初步了解后向城发集团下达立行立改通知书,并持续跟踪进展,仅用13天就完成新建收水井7座,修整道路330米,整改成效得到群众高度认可。(市委巡察办 孙铭泽)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