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抓早抓小抓实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来源:中原区纪委
时间:2016-10-28 10:21:08
字体大小:【
分享
今年以来,中原区纪委牢固树立“加强教育、强化预防、及时警醒、抓早抓小”的理念,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转变监督执纪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立场方向、筑牢细想防线。
   
   加强教育“早防范”。坚持教育先导、制度优先、预防为主,注重教育引导,加强廉政教育,扎紧制度之笼,从而实现从严治党抓早抓小“早防范”的目的。一是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在全区开展新《准则》、《条例》学习宣讲、党纪知识测试、“一把手”讲廉政党课等活动,加强重要节点和岗位廉政风险提醒。目前,已发放新《条例》、《准则》《问责条例》等读本2万余册。组织编印《“小村官大腐败”警示教育读本》、《正风树 信风来》精品集等警示教材,对全区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二是多层次展开培训教育。针对我区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发现象,十八大以来,在省纪检监察宣教基地举办农村基层“三委”干部培训班,累计培训715人次;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对区直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累计培训400余人次,对党员干部教育为先,防微杜渐。三是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教育。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发布反腐动态、典型案例通报、廉政政策等工作信息,释放“廉能量”。目前,“清风中原区”政务微博发布信息1668条,拥有粉丝843人,“清风中原区纪检”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126篇,拥有订阅数3441人。
    
   加强监督“早发现”。改变以往“抓大不抓小”的认识误区,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轻微违纪问题快查快结,防止小错变大祸。一是抓“常”,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建立纪委牵头,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督工作机制,采取“拉网式”检查、“高频次”暗访、“全方位”治理等措施,将违反“六大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审查重点,对违反党纪问题严肃处理。二是抓“小”,建立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探索小微权力改革,将“小微权力”梳理为两大类22条,在查处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违纪问题的同时,把村(社区)三委干部等“小官”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三是推行干部提醒谈话制度。制定“四必谈”“四必约” 领导干部提醒谈话制度,通过规范用权,适时开展诫勉约谈、交心谈心,对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从严查处“早纠正”。坚持纪在法前,对干部身上的问题露头就打,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查处、早纠正,用纪律管住大多数,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一是防微杜渐,加大惩治力度。以信访举报、中央巡视组、省、市纪委交办的案件为线索,通过家庭、社区、工作单位、执法部门等各个渠道,广泛了解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将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纳入反腐视野,做到早寻案源、早初核、早立案、早处理、早堵漏,避免小错酿大祸。二是坚持综合施治,分类处理。对不同违纪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处置形式。实行“一案双查”,督促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履行“一岗双责”,不仅要管住自己和亲属,还要管住班子和下属,否则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典型案例和重点案件实行“一案双书”,到案发单位现场宣读“案件处分决定书”和“纪律检查建议书”,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大多数。三加大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点名道姓地曝光“四风”和腐败典型问题,充分发挥案件本身的警示和震慑作用。通过对违规单位及个人通报曝光,向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释放强烈信号:“改进作风,必须从严执纪、从细执纪,只要是违反了党的纪律,再小的问题也会被查处,再低的级别也会被通报。”从而起到了问责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