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度剖析10多个案件、采访实录3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17名严重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可谓振聋发聩,警钟长鸣,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已有13年,观后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17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原来的工作上表现都很优秀,曾承担起组织交给的监督执纪重任,承办了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但最终由一个个党的忠诚卫士蜕变成党内“蛀虫”,由一名名反腐斗士蜕变成腐败分子,令人唏嘘感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受到查处的中央纪委原副处长袁卫华,他说:“我的求学之路很顺,始终是第一第一第一第一,一直到北大......,希望能够尽快地进入处级这个岗位。如果顺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袁卫华上学时始终是第一,不可谓不聪明;他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才生,不可谓不懂法;他身处党的最高反腐机构第一线,不可谓不明白党的纪律。但从袁卫华的话语中可窥其内心竟然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理想信念荡然无存,宗旨意识消失殆尽。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袁卫华所以陷入腐败的泥沼,问题就出在信念不坚、德不配位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通过一个个沉痛的教训时时事事省察自己,做到“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诚意正心,淡泊明志,提升致远境界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古人所谓的治国就是治理社会,作为社会治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为民的家国情怀,甚至悲天悯人的至诚情怀。袁卫华以案谋私,为其父承揽工程,竟要求其父订立遗嘱并写明将家庭财产全部留给自己,何等的贪婪,何等的恬不知耻!这等不知“修身齐家”为何物的人,一旦成为社会治理者必然拿原则做交易,中饱私囊而不自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修养心性,修养党性,坚决抛弃庸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致远境界。
修身慎行,持之以恒,涵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明心见性。公孙仪“嗜鱼不受鱼”,子罕“以不贪为宝”,杨震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拒金,包拯“不持一砚归”,这样的传世佳话,古已有之。古田会议前,许多红四军战士对“为什么革命”的问题认识模糊,有人想打进城里大吃大喝享清福,有人想打回老家娶个老婆分块地,有人想劫富济贫当“山大王”……,古田会议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经过教育引导,战士们的觉悟提升了,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有觉悟、不断提升觉悟,一个人才能“是其所应是、非其所应非、为其所应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怀德自重,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近代许多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也不忘留给子孙后代“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家训。毛泽东同志在戎马倥偬之时仍然坚守“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原则。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陕北梁家河村插队,留给乡亲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看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以学修身、以学养德,前人为我们树立了经典的榜样。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必须学习这种勤奋向学的作风,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夯实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正风反腐神圣使命。(郑州市纪委网管室 杨俊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