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堂播希望 学子逐梦向远方 ——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开展“安庙村2025年度暑期公益课堂”活动
来源:郑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5-08-27 16:46:53
字体大小:【
分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回荡在夏日安庙村的琅琅书声,如今已成为83名孩子珍贵的暑期记忆。在郑州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推动下,“安庙村2025年度暑期公益课堂”圆满结业。书法、绘画、武术、手工等15门课程,让孩子们在书香与欢笑中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更在乡土间悄然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从“电视娃”到“读书郎”,回应民生关切

“以前暑假,四个孩子整天抱着电视不放,现在每天催着我送他们来上课。”提起公益课堂,63岁的安振宝老人脸上漾着笑意。驻村工作队走访发现,村里大部分中小学生为留守儿童,假期学业无人管、安全没保障成了在外务工家长们的心头病。为解这份牵挂,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把服装厂空闲的两间厂房改造成教室。添置课桌椅、安装投影仪……车间摇身一变为明亮的教室。更让人暖心的是那支“多元志愿团”:郑州市纪委监委的选调生们带来了名校学子的高效学习方法;本村的在校大学生们发挥特长,手把手教授书法、拼图和折纸;武术教练传授孩子们可以强身健体的少林拳法。

“孩子有人管、学得进,我们在外地打工都踏实多了。”一位家长在电话里的感谢,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多彩课程里的成长密码:寓教于乐促成长

“竖正横平立风骨,点画藏锋见精神”,书法课上,孩子们执笔在田字格中专注临摹,以一笔一画锤炼汉字的规范书写;手工课上,彩纸翻飞,折出的纸船、纸鸢里藏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公益课堂采取系统化的课程架构,每周3天的兴趣课程如同打开的万花筒:书法绘画厚植文化根基,拼图折纸锻炼动手能力,武术课上孩子们在呐喊声中,更显昂扬意气;2天的基础课程里,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的选调生们化身“全科导师”,从英语单词到数理化公式,从暑假作业到作文构思,一对一辅导细致入微。

“以前觉得数学题很难,现在跟着老师一步步算,居然会做了!”八年级学生安理想的话,说出了孩子们的成长。

当武术教练示范少林拳法时,孩子们模仿的身影里透着韧劲;当大学生讲起大学故事时,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向往。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既有书桌前的专注思考,也有操场上的活力释放,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有趣。

笔墨寄情诉心声:种下种子,待其成林

8月8日,公益课堂结业那天,孩子们捧着亲手写的感谢信围住老师,“老师,您种的光,长在我路上……”稚嫩的字迹里饱含真挚的情感。驻村第一书记吕森看着信纸上的内容,想起开课时的初心:“我们或许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但种下的每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公益课堂虽已结束,但它带来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孩子们作业本上的字迹更工整了,乡亲们谈论的话题从“看娃难”变成了“娃进步”,就连村“两委”干部也发现,参与课堂服务的村民多了,议事时的分歧少了。“这不仅是个课堂,更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村党支部书记安晓凯感慨道。

夕阳下,服装厂改造的教室里,桌椅被整齐摆放,黑板上“振兴有我”四个粉笔字依然清晰。暑期公益课堂结束了,但驻村工作队对孩子们的牵挂不会停。驻村工作队将会把公益课堂办成常态,让乡土间的希望种子,在持续的守护中长成参天大树。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