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讲学旧址的由来
郑州火车站附近繁华的商业街中,坐落着一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三马路街角的一处古朴房屋,这座房屋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拱形窗户、红色门柱,是一座长30米、宽10米左右全部打通的宽敞大房。民国年间,这里曾是湖北会馆的后院议事厅。上世纪20年代初,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在此创办,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曾在此讲学。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三益街小学。

上世纪初,京汉、陇海铁路交会于此,造就了郑州在全国“中”的地理坐标和“十字路口”的独特优势。宣传马克思主义,点燃革命火种,李大钊注重与铁路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更看中河南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七工人运动策源地之一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河南党组织的创建便由李大钊同志所奠基。时间回溯到上世纪20年代,在产业落后的中国,交通工人,尤其是铁路工人,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主力军。1921年初,在河南开展工作的第一位共产党员赵子健是由李大钊从北京指派而来,并以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教员的身份开展工作,积极创办工人夜校,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钊头戴黑礼帽、身穿大夹袍出现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来到工人中间,介绍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传播革命真理。

1921年9月,党领导下的郑州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夜校学员高斌、凌楚藩、王同文、王宗培、张士汉、司文德、马绍琴、姜海世、李全德等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高斌被选为总干事。此后,彰德(今安阳)铁路工人、开封陇海铁路工人、洛阳陇海铁路工人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工会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派人到郑州进行联络和宣传,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和《工人周刊》等成为夜校学员争相阅读的杂志。
1922年4月,京汉铁路郑州分工会成立,高斌为委员长。经过工人夜校的学习和工人运动的锻炼,高斌、司文德等优秀学员和工运骨干相继加入共产党,并成立了党小组。8月10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二次筹备会议在郑州召开。1923年1月,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三次筹备会议,决定2月1日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从工人夜校开始,郑州成为二七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
工+人的故事
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钊头戴黑礼帽、身穿大夹袍出现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来到工人中间,介绍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传播革命真理。
工+人的故事
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钊头戴黑礼帽、身穿大夹袍出现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来到工人中间,介绍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传播革命真理。

“‘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李大钊当年讲学时的幽默话语广为传诵。
李大钊的郑州之行,为之后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而揭开了河南工人运动的序幕。河南第一个党小组的负责人游天祥和在河南建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刘天章,都是由李大钊介绍入党。这里也可以被称作“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河南播下革命火种的起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大钊在郑州讲学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尚在创始。百年风云,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此后,随着河南各地党组织的相继建立,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李大钊的郑州之行,为之后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而揭开了河南工人运动的序幕。河南第一个党小组的负责人游天祥和在河南建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刘天章,都是由李大钊介绍入党。这里也可以被称作“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河南播下革命火种的起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大钊在郑州讲学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尚在创始。百年风云,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此后,随着河南各地党组织的相继建立,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