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 | 寨墙
来源:郑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1-03-23 15:40:01
字体大小:【
分享

我的家乡在豫西登封市东华镇,儿时的村庄,周围有很多高高的寨墙。那时候,不知道寨墙有何用处,但我经常爬到寨墙上面玩耍。由于寨墙较高,为此常常引来父母的担心。

后来,偶尔翻阅到关于那些寨墙的记载,才恍然发现,那些高高的寨墙背后,居然隐藏着一段令人难忘的革命历史。

那是1944年,日军调动5万兵力发动河南战役,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企图把战争向西推进,扩大侵略地盘。国民党河南战区司令蒋鼎文、副司令汤恩伯指挥的40万军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溃,短短37天,竟使郑州、洛阳等38个县的广大区域沦入敌手。本来已深受水、旱、蝗、汤(汤恩伯队伍)四大灾害苦难深重的豫西人民,又遭日军的烧杀掳掠,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仅如此,豫西沦陷,日军占领登封不久,在洛阳、登封等重要城镇驻扎部队,还从登封和周围几个县抓来2万多名民工,修建登封城西南2公里处的黄沙岭飞机场。为了杜绝民工跑掉,日军架起高高的铁丝网,对稍微缓慢的民工,日军就用木棍皮鞭抽打。由于天气热、吃不饱、没水喝,有病不治疗,民工被打死、饿死、渴死、病死不计其数。更残酷的是,民工死后,尸体还不让运回家,有的被扔到沟里埋掉,有的眼看着喂了日军的狼狗。这些激起了民工对日军的仇恨,民工日夜盼望救星解救。

国民党军队在豫西溃退时留下的顽匪武装,一部分变成伪军,在豫西交通要道和重镇都修了据点。一部分逃进山区,经常出来骚扰打劫。地主武装和土顽也组织了“游击队”,村村寨寨都筑起了高墙,以防兵乱。

为了拯救豫西苦难同胞,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妄图西犯的计划,保卫大西北战略后方。1944年9月,由太行和太岳根据地抽调组成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又称皮徐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皮徐支队担负着开辟河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遣任务,强渡黄河,进入豫西。

国民党的特务趁乱打着抗日游击队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弄得群众真假不明。当时豫西群众对我军、我党政策不了解,心存戒备,支队每过一道围寨,寨内就打枪鸣示不准部队进寨。支队规定行军途中“日不进村寨,夜不宿民房”。部队风餐露宿,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但这些仍然不能得到群众的彻底信任,那些高高的寨墙,一度阻挡着皮徐支队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9月28日,皮徐支队1700多人来到嵩山开辟嵩山抗日根据地,了解分析了日军赶修飞机场的残酷情景后,立即派侦查员化妆到飞机场周边观察地形,侦查敌情。

9月30日,也就是中秋节的前夕,皮徐支队派出第三团,一部分警戒登封县城的敌人,一部分冲进机场,消灭敌人。战士们在人群里高呼:“我们是黄河北过来的八路军,是专门打鬼子来的,老乡们快跑啊,回家过八月十五吧!”1万多民工短时间内跑得干干净净,机场空荡荡的只留下碎石乱砖和日伪军的尸体。日军费尽心机赶修的飞机场就此半途而废。

夜袭飞机场是皮徐支队挺进豫西后第一个成功的战例,也是皮定均开辟登封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块丰碑,自此,八路军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口碑。

夜袭飞机场后不久,部队在一个寨子跟前遇到了拦阻,恶霸乡长把机枪架上寨墙,不许战士们前进一步。就在紧张的僵持之际,忽然跑来一个青年,站在寨墙上招手喊道:“他们就是打登封机场的八路,不会有假……”原来这个青年,就是被皮徐支队夜袭飞机场解救1万多名民工中的一员。这个青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告诉了寨里的乡亲。老乡们一阵呼喊,把恶霸乡长的机枪掀下寨墙。

那些被解救的1万多名民工回到各自的家园,都把夜袭飞机场说成是“八路军放工”。他们成了八路军有力的宣传员,再加上支队的游行宣传,“八路军来了”“‘老日(本)子’的飞机场被八路军踢翻了”等讯息,像一阵春风吹遍了豫西大地。群众的误解消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被揭穿了,恶霸地主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利用群众武装来与支队对抗了。部队不论走到哪里,处处都受到热情欢迎,殷勤相待。一处处寨门嘎然而开,群众像亲人一样把战士们迎进寨去。而对于那些负隅抵抗的日伪顽匪,八路军则攻城夺寨,浴血奋战,最终解放了登封人民,解放了豫西。

如今,每次回到老家的村庄,都会抽空带着孩子们去看看那些寨墙,跟他们讲讲那段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让他们感受一下皮徐支队赢得群众拥护的感人场面,告诉他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登封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长 唐亚克)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