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登封市大金店镇王堂村便民服务中心,整洁的服务台上职能指引一目了然,群众进门便能快速找到对应服务窗口。而在不久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墙上挂满了各类机构牌子,看似“门类齐全”,实则很多都是“有牌无服务”的摆设。如今,随着基层减负工作的深入推进,这样的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了切实整治。
今年以来,登封市纪委监委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滥挂牌”“文山会海”等突出问题,靶向施策、精准监督,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见效,为基层干部松绑解压。
聚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市纪委监委联合组织、宣传、网信等部门对各类工作群、政务APP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大幅减少不必要的留痕检查。压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推动优化精简考核体系和方式,助力基层切实减负。截至目前,全市共合并、解散各类工作群130余个,基层干部得以从繁琐的“指尖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中。
针对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滥挂牌”等问题,市纪委监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登封市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挂牌指导目录》,全面规范清理“滥挂牌”现象。目前,全市已完成195个村的“滥挂牌”清理工作,共清理牌子1520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挂牌全部规范到位。
紧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问题,将精文减会执行情况纳入巡察监督范围,充分发挥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探头”作用,督促各单位严格把控发文必要性,精简文件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套话、空话,提高文件质量,避免重复发文。同时,对会议数量和时长进行严格限制,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一律合并,做到在“减量”上动真格,在“提质”上见实效。截至目前,发文数量同比减少20%,会议时长平均缩短30%。
为避免形式主义整治“雨过地皮湿”,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制定全市统一的基层职责清单,明晰权责。拓宽党风政风监督、网络舆情、“互联网+督查”、“12345”热线等线索收集渠道,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举报,定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形成问题清单,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建立“监督-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对已整改的问题定期复查,防止“旧疾复发”。(登封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