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按照优化营商环境“1+3”制度体系的要求,把构建良好政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和执纪执法全过程,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纪检监察干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站位,立足职能职责发力,坚持问题导向,沉下身子,扎下根子,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发现纠正损害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主任张福禄表示,要依托“1+N+E”智慧监督平台,不断提高监督效率和精准度,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和部门责任清单、承诺事项实现实时监控,精准提醒整改,督促责任主体改进作风、提升能力。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主任黄德金表示,作为监督检查部门,将立足监督职责,聚焦企业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开展“登企业门、见企业面、听企业声”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活动,面对面了解党和国家的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倾听企业心声,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强化风险防控。
“护航营商环境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市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主任王耀世表示,将按照优化营商环境“1+3”制度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专责监督作用,加大对涉企领域纪律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查办力度,把助力构建良好政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贯穿工作全过程,为打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立足职责定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申宏表示,将聚焦破坏营商环境的重点问题线索,分地区分部门建立台账,及时处置,督促相关部门梳理分析,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查办案件与落实整改相结合,推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给企业营造能安心办实业的良好环境。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是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余剑锋说,要充分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审核处理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严格执纪、精准问责,在全市树立严查严处失职、鼓励支持担当的鲜明导向。
市纪委监委第十三审查调查室副主任周泳表示,要立足审查调查职能职责,主动融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中。在问题线索研判查处过程中,对发现有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政治生态问题,要及时向对口监督检查部门对接反映,强化信息共享,凝聚执纪执法合力,对需要依规依纪依法查处的,坚决查处,对需要整改纠正的,及时整改纠正,切实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作风建设,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上。”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长吴振华表示,深刻领悟优化营商环境“1+3”制度体系的意义,聚焦“三送一强”“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改革等政策落实,着力解决涉企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顽疾,坚决克服办事拖拉、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现象,彻底扭转工作作风,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驻市房管局纪检监察组长雷鸣表示,要立足监督第一职责,聚焦“六稳”“六保”“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监督,针对综合监督单位行政审批“减材料、减环节”“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坚决纠正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执行中的“梗阻”现象,推动综合监督单位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要紧盯突出问题,强化政治监督,深化作风建设,做到注重抓早抓小与精准执纪同向发力。”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长刘雅琳表示,要聚焦驻在单位“三送一强”、“放管服”改革、信用体系建设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长姚光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减税降费、专项资金支持、优化政务服务、政府采购监管等关键领域,通过座谈交流、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督促财政部门压实责任、细化措施,防范廉政风险,堵塞制度漏洞,确保各项援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良好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荥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峰表示,要立足职能职责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发现纠正损害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采取明察暗访、日常检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督导检查,找准难点堵点痛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坚决纠正“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既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又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新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广军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做深做细监督首责,敢于动真碰硬,严肃问责,推动立行立改。对典型问题开展以案促改,深化标本兼治,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敢为、善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环境。
“惠济区纪委监委将聚焦监督第一职责,采取精准监督、全程监督、跟进监督等方式,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惠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廖军和表示,针对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因案制宜,做到逢案必改,通过以案说纪、以案立制、以案强责,使全区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政治上忠诚坚定、工作上勇于担当、作风上务实过硬。
“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两个维护’的题中之义,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中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薛晓军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要围绕政务服务改革、涉企行政执法等开展监督检查,着力破解改革进程中的“中梗阻”问题,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取得实效。
(编辑 || 李刚 杨盼盼 赵航 王照阳 李先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