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改革 提升监督质效
来源:郑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01-20 10:22:49
字体大小:【
分享
2019年,郑州市纪委监委按照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谋划部署,积极坚定、审慎稳妥推进改革各项任务,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加速转化。

  抓好分层分类重规范,派驻监督精准有效

  2019年,市纪委监委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总要求,强化统筹协调,着力完善派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擦亮派驻机构监督“探头”。

  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市管企业、市属金融企业、市属大中专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优化设置34家市级党政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新设立市纪委监委派驻郑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研究制定《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为着力解决开发区长期以来体制机制、工作运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市管开发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成立市纪委监委派出市管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全覆盖。

  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举措,大力推进派驻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派驻机构履职能力。压实派驻机构纪检监察责任,用足用好派驻监督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独特优势,自觉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一年来,市本级派驻机构处置问题线索546件,立案112件,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317人,派驻监督更加有力。

  抓好探索创新重实效,监察监督成效明显

  2019年,市纪委监委针对如何突破“最后一米”的监督障碍,探索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确保监督无盲区、无死角。

  在指导各县(市)区监委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专员办公室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在村(社区)设置廉情监督员,将监察监督触角向村(社区)延伸,激活“神经末梢”。

  选取巩义、新密、登封和金水区等县(市)区为试点,引导试点县(市)区立足各自实际探索路径方法。巩义市采取纪检监察干部“一对一”挂联村(居),新密市在内设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基层监督指导室,登封市制定村级廉情监督员履职情况评价办法,金水区强化对村集体经济、社区服务群众经费的基层监督,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助推乡村振兴。

  立足实践实效,整合试点单位经验做法,探索推行村支部纪检委员、村监委会主任、廉情监督员“三岗合一”工作模式,整合基层监督力量,贯通基层党内监督、村务监督、监察监督,进一步做实做细村级监督,管住管好小微权力。

  一年来,郑州市监察职能向基层、村居延伸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引发社会反响。

  抓好上下联动重整改,巡察利剑作用彰显

  2019年,市纪委监委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坚持市县巡察上下“一盘棋”,全面贯彻“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工作方针,高质量推动巡察监督全覆盖。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做到任务一体安排、力量统筹使用、成果共享共用,市县两级召开常委会研究巡察工作48次,书记专题会听取巡察情况汇报38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9次,制订规范巡察工作的机制制度文件82项。全市累计巡察党组织1282个,移交、转办问题线索和问题事项4020件。依据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242人。

  制定巡察向村(社区)党组织延伸的工作意见和工作规划,推动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工作从试点先行转向全面铺开。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探索启动首轮巡察,全市完成对1122个村(社区)党组织的巡察。新密市创新巡察方式,确保对问题较多的村(社区)巡深察透,强化巡察效果。

  建立健全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机制,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整改日常监督责任,形成巡察整改监督合力。扎实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根据巡察反馈意见推动解决问题7860个,确保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到底到位。中原区以“百日攻坚”活动为载体,实行“日例会、周评审”制度,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编辑 || 杨盼盼)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