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三化”建设 筑牢基层监督“战斗堡垒”
来源:郑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3-08-24 19:10:54
字体大小:【
分享

“阵地建成了,制度完善了,人员配强了,关键要发挥好作用,真正把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体现在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上,体现在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上,以高质量的基层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郑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路云在新密市来集镇、新华街道调研乡镇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时强调。

去年以来,郑州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精神,深入推进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健全制度机制、锤炼干部队伍,努力把“老百姓家门口的纪委监委”建好建强,进一步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动正风肃反腐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上下联动,绘好“施工图”

坚持把乡镇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作为一项抓基层、打基础的长远之举和固本之举,坚持“市级强主导、县级重统筹、乡级抓落实、村级见质效”的工作思路,推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市纪委监委出台《全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六规范、三优化、四提升”的目标任务,为全市“三化”建设绘好“施工图”。建立市纪委常委会全面领导、分管领导直接指挥、委改革办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先后召开5次工作推进会,对全市3个开发区、12个区县(市)实地督导调研“过一遍”,每月通报各地乡镇纪检监察机构阵地建设、执纪执法办案工作情况,在登封、中牟召开2次现场观摩会,推动全市形成加压奋进、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县乡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在干部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坚强后盾;县级纪委监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乡级纪检监察机构抓好具体落实,推动“三化”建设见行见效。新密市以市委文件下发“三化”建设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纪委书记任执行副组长的“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金水区召开由区委书记参加的“三化”建设推进会,明确“机关引领、街道跟进”52项责任清单,压实“三化”建设工作责任。

软硬兼施,建强“主阵地”

聚焦乡镇纪检监察机构普遍存在的“硬件不硬、软件不强、力量不足”等突出问题,坚持“硬件”“软件”“队伍”一体建设、一体提升,不断充实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硬支撑”“软实力”“生力军”。

夯实阵地强基础。各地按照“六有五统一”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原则,加强阵地场所改造升级,强化人员配备、办公办案装备、办案经费保障,做到“有人干事、有地方干事、有经费干事”。新郑市、巩义市纪委监委联合财政等部门专门下发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经费管理办法。目前,全市192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全部完成阵地规范化建设。

健全制度促规范。以制度建设“精装修”专项行动为契机,各地建立健全乡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线索处置、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安全办案等制度,编制执纪执法办案全流程模拟卷宗,制订谈话笔录、初核报告、措施使用、审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文书模板,严格落实“乡案县审”,不断强化制度供给,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配强队伍提素能严把“入口关”,严格准入标准,规范选任程序,目前全市共选配乡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1029名,平均年龄39岁,35岁以下占比31%,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严把“培养关”,深化全员培训,今年以来,开办专题辅导37期、集中研讨194班次,先后组织参加各类培训7000多人次,二七区纪委监委创建“清廉二七 纪检学堂”微信小程序,管城区纪委监委依托协作区分级分类建立“导师带徒”制度,不断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严把“管理关”,严格落实省纪委监委“五条禁令”、市纪委监委“六个严禁”“七项规定”要求,引导干部在“严”的氛围中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数智赋能,织密“监督网”

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搭建监督平台、拓展监督途径,着力推进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不断织密织牢监督网络。

搭建“智慧监督”平台。深化建设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1+N+E”智慧监督平台,健全廉政档案、履职尽责、纪法比对、预警处置、实时督办、查询统计等六个应用系统,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社保、人大、政协、财政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推动监督手段数字化、排查线索精准化、处置问题高效化。目前,该平台涵盖监督对象10.5万人,根据预警信息查实并处理干部221人。

推广“阳光公开”平台。在全市村(社区)全面推广应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设置“监督、办事、留言”三大模块,定期录入群众最为关心的“三资”、“三务”信息、惠民资金、民生项目等内容。目前,平台已公示资金1166.15亿元,公开信息1002.6万条,群众访问量200.6万次,实现基层小微权力“网上知”“网上查”“网上管”。

打造“即时信访”平台深化检举举报平台应用,推进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全面推广运用“码上举报”,开通群众诉求“直通车”,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的办理力度,切实让群众感到自己的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

攥指成拳,提升“新质效”

聚焦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面宽点弱、力量分散等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在整合监督力量、统筹协作上下功夫,把“硬指头”攥成“硬拳头”,努力打出基层监督最大力道。

强化片区协作“增劲”。各地按照“就近整合、便于工作”的原则,建立健全“1名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1个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N个乡镇纪委”的片区协作机制,采取指定管辖、提级直查、联合监督、交叉审查等方式,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新密市纪委监委建立联合办案中心,荥阳市纪委监委探索运用“信访联调、监督联动、执纪联合”工作法,进一步做深做实片区协作机制。全市共建立92个协作区,监督执纪执法更加协同高效。

加强衔接配合“聚力”。统筹用好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廉情监督员“三支队伍”,乡镇纪检监察机构通过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开展走访下访活动等途径,加强工作指导和信息研判,推动问题发现在当地、解决在当地。加强“纪巡”联动,巡前互通信息了解“活情况”,巡中抽调人员对口参加巡察、快查快处有关问题线索,巡后依托乡镇(街道)巡察整改办公室重点解决巡察整改不长效问题,以监督合力推动巡察利剑直达基层末梢。

开展提级监督强效推动监督下沉,紧盯村(社区)集体“三资”开展提级监督,挑选462个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村(社区)作为监督重点,全面实施线索提级办理、监督提级统筹、责任提级落实、成果提级转化,切实守好群众“钱袋子”、管好“账本子”。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目标任务,坚持以片区协作机制整合力量,以智慧监督体系赋能增效,以一线实战练兵锤炼队伍,紧盯政策落实落地、紧盯“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紧盯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力度,以基层监督的新提升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郑纪研)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