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果洛州纪委监委对班玛县扶贫项目实施不力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通报称,班玛县委、县政府对2018年班玛县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危房改造等十类、总投资为8809.33万元的扶贫项目领导不力,导致扶贫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推进迟缓,造成扶贫资金滞留达6393.33万元。经州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州委批准,决定对班玛县委、县政府在全州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的班玛县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直接责任人分别受到相应处理、处分。
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有着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牵头、有主抓、有监督、有检查,只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责任“链条”就不至于“掉链子”。但班玛县的实际情况是,相关县领导贯彻扶贫政策流于形式,扶贫部门“协调、监督各行业扶贫项目进展不力”,建设部门“申报项目数字不准、台账不清”,财政部门仅当做扶贫资金的“中转站”,审计部门“未开展专项审计”……表面上“齐抓共管”,实则是责任“挂空挡”,让工作走了形式,导致项目“抛锚”、资金“趴窝”。相关领导干部一起挨了顿板子,着实不冤!
履职尽责不到位,背后是扭曲政绩观作祟。现实中,有的干部对有好处的事情抢着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能推就推,全然不顾是否事业所需、群众所盼;有的干部对自己主抓、能让上级注目的工作积极表现,对配合别人、身在幕后的工作心不在焉,总认为“干得再好,成绩也是别人的”;有的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沉不下心去啃硬骨头。简言之,就是缺乏担当精神,唯恐自己多干吃亏。
脱贫攻坚战临近收官,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正需要党员干部担当尽责。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既要符合相关政策,还要考虑地方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想要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来不得半点虚头巴脑。承担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冲在前头,决不能将应自己挑的担子甩给下属。相关职能部门和直接责任人要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拿出“功成必定有我”的劲头,将分内“责任田”一一种好。如此“齐抓共管”,才能让扶贫责任“挂满挡”、项目推进“跑得快”。
大事当前,身为领导干部,与其将“大家的责任”挂在嘴边、盘算“利害得失”,不如多问问自己“我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须知,推出去的是责任,收回来的可能就是板子了。(邵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