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安全关系学生健康成长,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牵挂,是检验民生工程成色的重要标尺。今年6月,在首轮校园供餐合同到期之际,登封市纪委监委、教育局全程指导监督新登集团制定《2025-2026年校园供餐食材供应商招标方案》,探索推行“评定分离”招标模式,通过制度重构破解招投标领域传统难题,构建阳光透明的校园食材供应链体系。
创新构建“评定分离”全流程规范体系,打造民生领域招投标改革的“样板”
制度创新是公平公正的根本保障。科学设定招标原则,筑牢制度根基。围绕校园供餐核心需求确立五大原则:优化标段整合,按品类设粮油干调、肉类、蔬菜三大主标段,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坚持公平透明,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以标准化流程压缩人为干预空间;优选供应主体,聚焦履约、质控、物流等核心要素,实行资格审查全程动态管理;强化价格管控,建立“市场价±合理区间”机制,设置价格预警红线维护良性竞争;保障质量安全,完善追溯体系与刚性处罚条款,压实供应商主体责任。
公开透明是赢得信任的关键路径。推行“评定分离”模式,严格程序步骤。打破“评标即定标”传统模式,将评标与定标环节分离,实现“评审专业独立、定标公开透明”。评标在登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5名评委全部从省专家库随机抽取,招标人及代理机构不参与评审。定标环节,执行“四随机”工作法,组建由7名家长代表、1名学校代表、1名招标人代表组成的9人定标委员会,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程监督及司法局公证处公证下,通过“随机摇取顺序号、随机摇取身份编号、随机推选摇号代表、随机确定中标编号”四步操作,确定每标段入围供应商。定标后开展实地核查,不合格者取消资格,合格者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规范的运行规则是预防控制风险的保障。优化标段与运行规则,提升管理效能。标段设置上,将原有7个标段精简为3大主标段,同步对奶类实行源头直采,减少中间环节;在竞价运行上,实行“双周优选”竞价机制,学校集中提交采购计划后,供应商匿名报价,系统自动剔除最高报价及上轮供应商(最低价除外),由学校自主选择供应商配送,报价竞选过程全程加密保密;在价格管控上,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设置价格预警红线,既防止串通抬价、扣手交易,又避免低价劣质竞争,维护市场良性秩序;同时,对采购量大、配送频率高的食材类别设置供应商最多中标数量上限,有效防范配送能力不足风险。
市纪委监委将聚焦强化对校园供餐食材供应商招标的监督,确保将“评定分离”模式贯穿招投标全流程,让招投标工作经得起社会检验和群众监督。
规范廉洁阳光招标实现多方共赢,为校园食品安全筑牢底线
评定分离的招投标模式有效提升招投标公信力。“评定分离”模式通过专家随机抽取、定标全程公证、结果公开公示等措施,实现评标、定标环节“去人为化”,有效强化了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杜绝暗箱操作,提升招标公信力。
全面优化供应管理效能推动食材供应链体系更合理。通过公开公正的招标评标程序,聚焦供应商履约能力、质量管控、仓储物流等核心要素,严格资质审查,真正淘汰掉低效主体,引入实力强、信誉好的优质供应商。同时,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双重管控,通过明确刚性条款压实供应商主体责任,推动供应链结构更趋合理、管理流程持续优化,为实现“价降质升”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评定分离”的制度设计、流程规范有效防控廉洁风险。通过“评定分离”实现“评、定、监”分离制衡,从源头防范廉政风险,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作为登封市首例“评定分离”项目,制度设计、流程规范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市纪委监委将持续完善“评定分离”模式下的日常监管,强化对供应商履约全周期内的监管,深化价格与质量双管控,全力守护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