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进作风中释放真情温暖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8-12-27 15:38:18
字体大小:【
分享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党风的一面镜子,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弘扬好作风、培育新素质、塑造新形象。

  党的十九大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身处联系服务群众第一线,作风好不好,群众最关注也最有发言权。这要求我们必须善于从群众角度换位思考,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团结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良好的作风、务实的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增强群众感情。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感情,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古人云:“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党员干部要不断增进群众感情,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关心的好事实事办到他们的心坎上,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相反,党员干部如果脱离群众,仅凭文件、会议、汇报材料等开展、落实工作,不从群众实际出发,不体现社情民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失误错误。增强群众感情,讲究“身”入更要“心”入,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一线,真正掌握群众首盼、急盼的是什么,设身处地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真心实意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

  提高服务能力。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联系服务群众是党员干部的本分,是必须履行好的职责。要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升群众工作、社会管理、依法办事等方面的能力,克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解决好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要在担重任、挑大梁、受历练中提高能力,在学习培训中增强本领,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首先要有干事的主动意识,做到不避让、不推诿、不扯皮,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办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其次要增强创新意识,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此外还要有干事的责任意识,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首位、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切实为群众服好务。

  着力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际,他们衡量干部的标准,不是会说不会说,也不是工作的过程,而是看到底干了哪些事,是不是真正办了事。“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看到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焦裕禄、谷文昌等许多优秀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因此,党员干部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层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群众路线执行得如何,归根结底要看民生问题解决得怎样,看是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天翼)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