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冲是安徽省金寨县西北部的一个乡,距离我的家乡固始县草庙乡160多里。因为一位姑姑远嫁铁冲的缘由,我便对它倍感亲切,不时去关注、走访、探望。只从姑姑归乡认亲后,我们再去看望姑姑就以去铁冲代称,在我们心目中铁冲是专属姑姑的。
姑姑命运多舛,新中国成立前夕,兵荒马乱、社会动荡,家境更是艰难,小爷参加解放军漂泊异乡、生死未卜,生活无依无靠的小奶怀抱两岁多的姑姑到固始南乡谋生,一去杳无音信。
从此思乡泪,双垂不复收。回家的种子深深地埋进姑姑幼小的心房,时隔近四十年,经过千辛万苦、逢人打听、徒步百余里,1987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姑姑终于回到老宅,双膝跪在我奶奶的面前,撕心裂肺地喊一声:“大娘,我回来了。”“你是大头女子!”奶奶端详姑姑模样,随口呼出乳名,马上泪落如珠,一把抱住朝思梦想的姑姑。
经过询问得知,小奶出走后无依无靠,改嫁了一户贫农,姑姑在饥饿、贫穷、打骂、劳作中度过悲惨的童年。刚长成懵懂少女,继父因为常到铁冲扛毛竹营生,认识了当地的一些山民,便把姑姑嫁到这深山老林里。当时,姑姑该是多么孤独绝望啊,童年缺少家庭温暖,少女又远嫁他乡。
在那时,固始和六安、叶集、金寨大别山中联姻的比较常见。因为我的家乡是丘陵,土地贫瘠,铁冲等南山中物产富饶,经常有人结队进山去贩卖一些山货、经济作物,如板栗、椽子、毛竹等补贴家用,日久熟稔彼此间就成了亲戚朋友。儿时,我们常唱一首童谣:小黑驴,四颗牙,俺到六安去驮茶,换来米、换来面、换来崭新的丝绸缎,还寻家不要钱的小旅店。这里所唱的“不要钱的小旅店”实际上是戏谑给女儿找个好女婿家,以后女婿当然要好生款待岳父大人,更莫说吃住要钱了。
相认后,一家人欢天喜地,随即组团跟随姑姑去铁冲探亲。那时交通闭塞,去姑姑家要么径直徒步跋山涉水,要么骑自行车走简陋的砂石路,分东西两条线,宛如一个大鸭蛋。我们骑车走鸭蛋的东边缘,清晨出发,一路向南,趟过石槽河、翻过老缸窑、越过固始的段集就进山了。山路颠簸,路越来越陡峭,山越来越大,树越来越密,中午时分到达五尖山,人烟更加稀少,渴了捧起山泉喝,累了把车子往地上一扔躺在石头上休息。再往前就是曹家寨,固始的最高峰,也是豫皖分水岭,狭窄的石阶路连推着自行车前进都不行,我们一行只好每人把车子背上山顶,然后背下山,整整16里,那叫一个苦哇。
捱过曹家寨就到了金寨县境,再趟过长江河,一路下坡,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抵达铁冲姑姑家。整个身体像要散架,腿也如灌铅,休息两三天还腰酸腿疼。第二天清晨,声声鸟鸣中我睡醒了,立刻被姑姑的居住环境所震惊,青砖灰瓦的房子左前方五六米是一块两间屋大小的天然巨石,出行得绕着石头走。房舍东边是高耸入云的山峰,10点钟后太阳才缓缓地斜照过来,用竹筒拼接的水管一头引来山泉,一头钻进厨房,多余的泉水顺势又流出屋外,一切是那么古朴原始。
休整几天后,恋恋不舍中我们返程,犯怵于曹家寨的艰险,我们决定走鸭蛋环线的西边缘,虽然路程远一些。挥泪中早早出发,穿过青峰岭,拐到商城县的苏仙石,中午开始推车翻越高大的金刚台,双腿使劲蹬,胳膊伸得老长,几乎把车子举到头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回头看看才走了不长的一段路,人人却早已汗流浃背。好不容易翻过金刚台,驶过二道河,前方到了缓坡山路,虽然用力蹬,车子却像蜗牛爬一般,哥哥前面示范我们走之字形,果然省力不少。傍晚时我们到达固始方集乡,穿过樟柏岭,擦黑时分终于到家。
虽然山高路远,但一年中我还是乐此不疲地往铁冲跑几趟,既为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为体验无穷的异样乐趣。在铁冲,我第一次见到如此雄伟高耸的山脉,第一次欣赏如火如荼的漫山映山红,第一次跟随姑姑夜晚到邻村观看山乡露天电影,第一次感受一大家人围绕熊熊燃烧的火塘取暖。春风荡漾,表哥李龙生带着我去密林中挖百合做鲜美羹汤喝;炎炎烈日中,我们就在浓荫蔽日的山涧中尽情地洗山泉浴;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去西山脚下挖像马蜂窝一般的上水石做盆景;皑皑白雪覆盖群山的时候,我们循着动物踪迹去捉野鸡,有一次,姑姑竟然买下猎户一只肥嘟嘟的野兔清炒吃,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姑姑再回来时脸上总洋溢着快乐,我们谈起姑姑时也是掩不住的兴奋。1989年学校组织学生到梅山水库和革命纪念馆春游,当立在高大的坝顶上,我无限自豪地告诉同学,我姑姑家就在不远的群山中。1990年夏天,我和哥哥们在姑姑家度过一段令人怀念的暑假。一天上午,我和哥哥执意要回家。出发不久,开始乌云密布,骑行到长江河暴雨如注,看见雨没住脚的势头,我们冒雨翻越金刚台,下午到了二道河时,轰隆隆的雷声从山间由远及近,原来洪水卷裹着泥石流来了,顷刻间宽阔的溢水坝涨水到齐腰深。坐等到傍晚,一辆卡车路过,把我们捎到河对岸,终于一路落汤鸡安全到家。后来得知,姑姑因此埋怨了姑父多日,挂念了我们许多天,不久又专门安排人到固始问安。
天不假年,回到大家庭的怀抱没几年,1992年春夏之交,姑姑带着无限的憧憬因病辞世,留给我们无尽的悲伤和思念。姑姑走了,可我有空还会去铁冲,曲折山路上,曾洒下姑姑多少辛酸的泪水,高耸如云山巅中,留下多少回姑姑望穿秋水盼亲人的背影,姑姑把一生都融入了铁冲。
前几日,我又见到了表哥,姑姑家从山上搬到平坦的山脚下,两层小楼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太阳能冒着热气冬天用水也非常方便,从我家到姑姑家开车只需两个小时,日子蒸蒸日上,姑姑地下有知,该有多么高兴和欣慰。提及姑姑,表哥依然唏嘘不已,姑姑虽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可她的音容笑貌和勤劳、质朴、刚强、宽厚等优秀品质永远铭刻在子女和亲人的心目中。
百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马上又过一年,谨以此文追忆我的姑姑,她的名字叫许大芳,怀念姑姑留下足迹的山村,它名铁冲。(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