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总书记用“三重门”作比喻,很形象地展示了近年来民营企业遇到的一些不公平待遇,也很明显地指出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这“三重门”,已经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梗阻。当前,坚决打破“三重门”,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的必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打虎拍蝇成交明显,震慑力度空前加大,依法行政不断规范。但有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不能正确处理严管与担当的关系,片面认为不干事就不出事,缺乏必要的担当意识,对本应该正常履职的事情,由于能力、认识上的不足,推三阻四,推诿扯皮,使民营企业“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造成企业时间浪费、机会丧失、发展迟缓。甚至有些审批项目一等就是几年,资金长时间搁置,民营企业苦不堪言。
打破“三重门”,既需要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层面的不断完善,更需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认真落实。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如果不能及时落地、落实、落细,或在中间被“截留”、“打折”,民营企业也难以分享政策红利。因此,只有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才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才能确保党员干部在“清”的同时,“亲”近企业,善待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并多次对此进行深刻阐述。从政府部门的角度,“亲”就是要坦坦荡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清”就是同民营企业的关系要清白,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从民营企业的角度,“亲”就是要积极主动同有关职能部门多沟通多交流,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清”则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亲”和“清”既是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对民营企业家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
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党员干部要摒弃“清而不亲”的认识,只强调“清”、不重视“亲”,一味地远离企业家,工作只讲政策、不找出路,导致政商之间产生戒备和隔阂。更要防止“亲而不清”的倾向,重视了“亲”、忽视了“清”,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甘于被“围猎”,工作中不讲原则、不守规矩,什么事都敢答应,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不归路。
近日,郑州市纪委监委出台的《关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十三项具体举措,明确强调和指出了纪检监察部门在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定位、措施和方式方法,为打破“三重门”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提升政治站位,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份内之事、应尽之责加强对涉企政策落实情况、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妨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打破“三重门”,为营造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保证民营经济健康稳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 魏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