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折射廉政文化----大堂
大堂是县衙的主体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办公场所,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庆典、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
大堂的堂号叫“牧爱堂”,牧,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后引申为统治、管理。亦为官名,州牧。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牧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个州的行政长官。大堂堂号为清康熙年间知县衷鲲化所定。“牧爱堂”,即官亲民、官爱民的意思,从这里就可以折射出衷鲲化的执政理念,即做一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好官。
大堂正中设知县公堂,上悬“明镜高悬”匾额,寓意为明察秋毫,处事公正。正面屏风彩绘“海水朝日”图,象征清如海水,明似日月。当然官员级别不同绘有的图案不同,但是其意义是一样的。
大堂前的建筑叫卷棚,与月台、大堂成为一体,高大壮观。大堂与卷棚房檐间,留有缝隙,下雨时形成雨帘,俗话叫“两檐滚珍珠”,寓意为官者要清正廉洁,这是密县县衙的又一特色。
大堂柱子上的楹联是:“国法凛凛扬人间正气;人情熙熙伸黔首冤屈。”卷棚柱子上的楹联是:“善扬恶去当官应以民为主,弊铲利兴食禄需为上解忧。”廉洁勤政,为民办事,除恶扬善,兴利除弊,是封建社会对地方官员的基本要求,断案能否公平、公正,不仅能体现出官员的道德素养,也是考验官员是否清廉的重要标志,在这些基本标准的约束下,密县县衙涌现出了一批像卓茂、杨炳堃这样清正廉洁的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