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驻发改委纪检组对驻在单位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体检”,从而避免让小隐患变成大毛病甚至“癌变”的风险,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
“望”:即把驻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作为“预诊”的主要对象,对其所在单位的人、财、物管理使用情况,及工作情况、生活作风和个人基本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
“闻”:即通过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畅通信访渠道,倾听民意民声,让群众当“体检医生”,保证领导干部权力在阳光下有序运行,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问”:即借助与驻在单位中层干部和分管领导业务谈话的契机,了解科室业务知识和岗位风险,通过对业务具体操作流程的了解,掌握问题根源、风险类型。
“记”:即对“问诊”出现的所有问题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具体分为思想类、作风类、工作类、生活类,以此作为处理各类问题的材料依据,便于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分类会诊”。
“切”:即对确诊的“问诊”对象,派驻纪检组利用掌握的具体线索,深入一线进行询问和了解相关事项,做到早介入、早排查、早警示、早解除,着力解决驻在单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通过采取“望、闻、问、记、切”五个步骤,按“病情”轻重,为确诊对象开出日常警示谈话、廉政工作谈话、内部通报等“处方”,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把“诊疗”结果作为驻在单位年度评先评优、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截止目前,驻发改委纪检组已对驻在单位开展各类廉政“体检”17次,发现存在工作纪律问题9人次,通报9人次,日常警示谈话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