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巩义市纪委监委把产业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重点,聚焦项目实施关键环节,强化全过程、嵌入式监督,切实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保障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高效推进,市纪委监委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与农业农村、财政、审计、发展改革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建立健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督查、问题移交等机制,及时研判和化解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同时,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开展约谈提醒等方式,持续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针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多、资金密集的特点,市纪委监委积极运用“室组地”协同联动监督机制,紧盯立项审批、招标采购、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采取查阅资料、核查账目、实地走访等方式,织密常态化监督网络。依托“开门大接访、基层大下访”活动,开通乡村振兴监督“直通车”,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项目一线走访,精准发现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结合审查调查、审计、巡察及上级督查反馈的问题,对重点项目开展跟进监督,严肃查处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联农带农实效是检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成效的重要标准。市纪委监委将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镇(街道)纪(工)委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一线监督作用,对产业项目落地和政策执行情况实施“贴身监督”。紧盯“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推动项目建设和集体收益公开透明;建立“企业运营+群众收益”双跟踪机制,动态掌握企业运营、就业帮扶、薪资发放等情况,严格核查村企收益分配流程,确保集体收益真正惠及于民。
在强化监督的同时,市纪委监委还注重以廉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开展“廉洁教育村村行”活动,组织镇村干部走进警示教育基地、“清风巩义廉政课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梳理乡村振兴、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典型案例,编印警示教育读本、开设“纪法微课堂”,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深入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拍摄“廉行巩义”系列短视频、推出“老档案里的勤廉故事”专栏等,积极营造廉洁务实、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我们将持续深化协同联动,加强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全周期监督,及时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同时,推动廉洁文化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巩义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巩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