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磨难念亲恩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1-12-21 09:10:27
字体大小:【
分享

我小时候命运多舛,羸弱多病,曾经有三次分明感到濒临死亡的边缘,恍惚、惊恐、木然,静静地等待着生命的油灯即将耗尽,但生命力的顽强、古老乡俗的感召、亲情的炽热生生地把我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拽了回来。

大约四五岁时一个暮春傍晚,草长莺飞,柳丝倒垂,我和堂姐在屋后追赶一只彩色的蝴蝶。蝴蝶时低时高、时近时远、时停时飞,我只顾专注于捉蝴蝶,一不留神跨过了灌木丛一头扎进圩沟中,顿时眼前一片红茫茫的水色,手忙脚乱想站起来却无济于事,只能张大嘴巴咕咚咕咚地向肚子里灌水。堂姐呆若木鸡,幸好旁边大我两岁的伙伴杨顺子跑到院中,对正在吃饭的母亲说:“虎子的头发上有水!”虎子是我的乳名,母亲不明就里,没有理会。杨顺子向母亲靠近了一些又说:“大娘,虎子的头发上有水!”母亲觉察到异常:“虎子头发上哪来的水?”“在屋后的圩沟里。”母亲丢下饭碗,飞奔到屋后,跳进水中把我抱上来。

母亲惊慌失措,又拍又喊,过了许久我才哭了出来,可一连几天,我都昏昏欲睡,茶饭不思,滴水不进。母亲日夜守着我,喃喃自责,当时豫南巫风盛行,二婶请来巫婆,言魂丢圩沟,需魂归人体方可消灾去疾。于是做法为我招魂,巫婆来到我掉入池塘的地方一番祷告,并把画有符咒的黄裱纸丢入水中,然后母亲抱着我缓慢地走在前面,二婶拖着大扫帚跟在后面,扫帚上搭着我的衣裤,走一步二婶就长长地呼唤一声:“虎子,回家……”母亲应答着:“回家了……”彼此应和声不绝于路,一直走到床边,母亲似乎很欣慰:“好了,回来了。”

几次傍晚叫魂之后,我似乎有点起色,但始终食欲不振,巫婆又说:“水里丢,水里寻,炖碗芦根吃吧。”母亲掂着铁锨,下到圩沟里,挖了一截长长洁白的芦苇根,选取最嫩的部分削成片放进铁锅里炖,快熟时再朴上一个鸡蛋。稍息,掀开锅盖,沁人心脾,黄白分明,清淡软滑,令人胃口大开,连续吃了几天后我又开始欢蹦乱跳起来。

童年无忧无虑,转眼又是一春。不知什么缘由,在花落时节我却高烧不退,整天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吃饭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祖母念叨着,不时抚摸我滚烫的额头,做饭也把我搂在怀中。我枕在祖母的胳膊上,看她把稻草往地锅洞里填,火钳撩起的火星在我眼前变幻莫测,一会儿火光冲天,一会儿渺小如豆,一会儿近在眉前,一会儿浩远无极。周围的世界也逐渐虚幻起来,厨房的那堵墙忽然近又忽然远,眨眼间耸立天际,瞬间又劈面而来,顷刻高低起伏。我直勾勾地盯着周围的奇妙景象,祖母吓得连连呼唤我,不停地抹眼泪。

祖母万般无奈,只有通过秘术找出惊扰我的死鬼,她要“竖筷子”。祖母在锅台上准备一个盛满水的碗,一双筷子,然后将筷子并拢竖起放到碗中,左手扶直筷子,右手撩起水轻轻洒在筷子上,一边洒水一边念叨死去的亲人及左邻右舍亡灵的名字:“是趟到你了吗?小孩子无意冲撞,不要见怪,既然找到我了,就送你点钱花,求你放过我吧!”在念叨到爷爷的名字时,筷子立住了。祖母笃信是去世不久的爷爷牵挂家人,不忍离去才给家人招了祸。夜深人静,祖母来到东边塘埂的三岔路口,焚纸烧香,祈求爷爷远离宅院,保佑孙子安康。

高烧就这样逐渐消退,祖母想方设法调理我的胃口,亲手做“红米茶”。她抓了一把大米放在铁锅里,不停翻炒,文火焙焦,而后添一碗水,慢慢把米熬熟,焦黄清香的“红米茶”出锅后,立刻调动了我多天食之无味的味蕾,不久我就痊愈了。

翻过年,我进了学校开始启蒙教育,病魔总是缠着不肯撒手,送走四月和沐的春风,炙热的五月刚露个脸,这整整一个月我都在患疟疾中煎熬。疟疾真令人崩溃,它每天准时光临,中午放学一进家门,我就开始犯冷发颤。于是丢下书包,选择廊檐下的长石条躺下去,火热的太阳、持续的暴晒、烘烤的石条,我依然觉得很冷,裹着被子呻吟颤抖着。到了下午上学时间,病魔又按时离开,我背上书包,饭也不想吃,径直往学校跑去。天天如此,我都习惯了,有时回家疟疾还没发作,我早早躺下来等待一场颤抖,生命之苦没有尽头,以致我常常绝望地想,也许哪一天我就没有了。

母亲很焦虑,她不知从哪征来的偏方,折桃条给我驱邪。母亲手持砍刀,攀爬到东南菜园边的一棵苦桃树上,挑了几根拇指粗的枝条镟成一米长短的标准,用红布束了一把,边在我身上轻轻敲打,边念口诀:“一根桃条枝悠悠,凶神惊怕鬼见愁。大鬼小鬼莫缠身,任你逃去任你走。”从头到脚赶了一遍后,母亲把桃条压在我的枕头下面,第二天继续驱赶附体的鬼魂,直至我身体康复。

病了吃饭也不香,母亲总是追着我,塞给我一块锅巴上学路上吃。锅巴又脆又厚,两块锅巴中间夹上红糖,这是过年母亲才舍得做的佳肴,红糖点点滴滴洒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分明是母爱的甜蜜伴随我茁壮成长的印迹。兴许是桃条,兴许是锅巴,有一天中午我神奇地没有发作,自感获得重生,顿觉身轻如脱梏。

从此以后,我很少生病,始终以百倍抖擞的精气神去迎接各种挑战,用感恩的心去善待周围的人和事,人生之浆越划越远。但我时常怀念那带着乡土气息的芦根朴鸡蛋,清香扑鼻的“红米茶”,焦脆可口的甜锅巴,更怀念养育我滋润我疼爱我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即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中永远温暖着我的心。(巩义市纪委监委 金鑫)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